6月13日凌晨,以色列发起代号“崛起之狮”的军事行动,战机突袭伊朗数十个军事目标与核设施,革命卫队司令萨拉米、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巴盖里等8名高级将领殒命,6名核科学家遭定点清除。正当伊朗以“真实承诺-3”行动回敬数百枚导弹时优益配,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却在6月16日抛出一颗政治炸弹,他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:“对伊朗最高领袖的可能的袭击不会加剧冲突,而是会结束冲突。”
此前,路透社15日曝出猛料:以色列曾向美国通报刺杀哈梅内伊的详细计划,但遭特朗普亲自否决。内塔尼亚胡虽未正面回应,却在福克斯新闻采访中意味深长地强调:“美国正帮我们拦截伊朗导弹。” 这种“美国拦截导弹、以色列刺杀领袖”的分工,暴露两国心照不宣的默契——美国要遏制伊朗核能力,以色列却想颠覆政权根基。而三天前的事实也证明,伊朗的确准备不足,德黑兰的地下指挥中心遭精准轰炸,革命卫队空军司令哈吉-扎德等高层被“诱骗聚会”后一网打尽,印证伊朗情报系统已被高度渗透。
内塔尼亚胡甚至直接向伊朗民众喊话:“站起来推翻哈梅内伊,我们在为你们的自由扫清道路。” 然而这番煽动性言论效果存疑。伊朗什叶派民众对以色列敌意深植数十年,空袭造成的平民伤亡(78死320伤)反而让伊朗同仇敌忾,哈梅内伊借机凝聚国内各派:“全国必须一致反击”面对军事劣势,伊朗祭出两招破局:一是“导弹雨”的反击,官方宣称击中海法炼油厂等核心目标,“让以色列防空系统自相攻击”,但以方仅承认30处地点受损。伊朗真实意图是“打痛但不打死”——既展示威慑力,又避免全面战争。
展开剩余55%二是急寻海湾国家当“传声筒”优益配,目前伊朗已委托卡塔尔、阿曼、沙特向特朗普传话,要求特朗普利用他对以色列的影响力,让以色列同意立即与伊朗停火,以换取德黑兰在核谈判中可能做出的让步。选择三国因其与美国密切、与伊朗若即若离:卡塔尔与伊朗共享天然气田,沙特刚与伊朗复交,阿曼常年担当中东调解人。特朗普表面呼吁停火,实则暗藏战略考量。首先是为了短期控局,美军协助拦截伊朗导弹,但拒绝对伊直接开战。
五角大楼内部对于支持以色列存在分歧,毕竟一个加沙已让美国外交深陷泥潭。其次,中期核控,美伊第六轮核谈判虽被伊朗斥为“毫无意义”,但特朗普政府仍想推动协议,前提是伊朗彻底弃核。内塔尼亚胡的突袭恰是“搅局”——以方认定伊朗借谈判掩护核研发,最后达到长期制衡的目的,若伊朗政权更迭,美国或扶植亲美势力。但流亡的巴列维王储和反政府组织“人民圣战者”在伊朗国内毫无根基,强推代理人恐重蹈伊拉克乱局覆辙。
这场冲突正加速中东权力洗牌,以色列内塔尼亚胡借袭击转移加沙责任,但若陷入长期消耗战,国内支持率恐持续下滑。若以色列持续施压,伊朗可能退出《核不扩散条约》加速拥核,彻底打破地区平衡。土耳其沙特或成新两极,两国未直接卷入冲突,反而借机提升斡旋地位。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已与普京联合呼吁停火,沙特则手握能源与外交筹码静观其变。
6月16日,革命卫队警告特拉维夫居民“尽快撤离”优益配,以色列则宣称“控制德黑兰上空”。战火升级之际,伊朗的求援与美国的“劝和”成为一线转机。然而内塔尼亚胡的政权更迭野心,特朗普的核协议执念,哈梅内伊的存亡之战,注定让停火谈判步履维艰,中东正滑向两种未来:要么在悬崖边握手,要么坠入深渊重塑秩序。
发布于:湖北省实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